![]() |
“坚守引水初心、润泽云岭大地”系列报道(三)
来源: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2020-01-22 07:58:00 蓝图初现:润泽云岭大地 昆明北部山水新城,拔地而起的居民区住宅楼和一旁正在施工的道路交相辉映,由此往北,是正在施工的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工地现场。根据《昆明市盘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这里未来人口承载量将达到20万人。作为滇中引水昆明输水片区主要受益区之一,片区的20万人口将率先饮用上引自雪域高原的清洁水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有关要求,滇中引水建管局强化质量生命、标准程序和责任担当“三个意识”,提出要精心描绘好“筑水网千里之脉、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千万之民”四张蓝图,确保将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成为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和廉洁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昆明北部山水新城,正是滇中引水人精心描绘“四张蓝图”的一个缩影。
筑水网千里之脉
2019年11月,大理段香炉山主洞隧洞暗挖工程传来好消息,通过“导洞法”等创新施工工艺,大理Ⅰ段3标施工效率明显提升,施工进度创下新纪录。一个个技术突破、一段段工程掘进,让滇中引水“千里之脉”蓝图初现。
2015年,云南省提出着力加快“五网”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继续抓好以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以连接贯通6州市的雄奇身姿,构筑起云南“水网”建设中最强劲有力的脉络。
664公里干线水网,惠及沿线六个州、市的35个县、市、区,受水区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再加上二期支网打通各受水地区的1800多公里的输水“毛细血管”……随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全面推进,“水网千里之脉”正展现出其雄奇英姿。 2019年11月15日,楚雄段召开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工地联系会,推进分段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项目各项工作;11月19日,昆明段组织参建单位到昆明施工5标昆呈隧洞6号施工支洞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提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齐头并进、全面推进”口号;11月20日,玉溪段召开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要素保障工作协调推进会,协调地方共同推进全面开工建设各项工作;11月21日,红河段也召开建设工作协调推进会议……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积极推进的标段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牢记省委、省政府的建设要求和嘱托,让滇中引水工程成为云岭大地最强的“脉搏涌动”。
山路崎岖,从驻地去施工支洞现场就是一整天;下斜井,在海拔2300米左右的高原,高差400余米,进出洞一趟需要花费2、3个小时……这些已经成为一线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常态,“看着洞口张贴着的‘五大工程’要求,就像不竭的推力鞭策我们前行。”他们说,“我们建设的,是沿线老百姓的‘生命之脉’。” “生命之脉”也构筑起滇中地区人饮安全的坚实保障。以楚雄州为例,在2013年云南遭遇的百年大旱中,楚雄州就有90多万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按照滇中引水建成后设计水平年引水量,楚雄州将可以受水3.75亿立方米,不仅极大解决全州缺水的现状,高于Ⅱ类的水质,也将改善人饮安全现状,整体推动云南省人饮安全巩固提升任务。
引雪域高原之水
丽江石鼓,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在这里温顺地转了个弯,变得温柔起来,用一线建设者的话说,“金沙江都在为云岭大地的百姓渴求放下汹涌的身段,变得柔情而温暖。”从金沙江石鼓段往上,引自雪域高原的圣水,让这趟“润滇”之行,显得神圣而高洁。
滇中引水工程所引自的水源地,正是中华民族生命源泉之称的“中华水塔”,作为中国和亚洲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保障着中华民族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雪域高原千百万年的浸润水源,由横断山脉奔腾而下,经历刀刻斧凿的“历练”,水质始终能保持在Ⅱ类以上。引自雪域高原之水,使滇中引水工程的水质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早在2004年的一次规划调研会上,时任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冯峻林就表示“金沙江是滇中引水工程最优水源,从金沙江虎跳峡以上河段引水,具有水质优、水量充沛、距离近,与规划区地形一致等天然优势。” 引自雪域高原之水的天然优势,“邂逅”滇中引水生态工程理念,也让这份神圣和高洁,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为积极将滇中引水工程打造成为新时代的生态工程典范,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保思路贯穿建设始终,通过实施包保责任制,在工程建设中精准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和要求,为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按照滇中引水建管局相关要求,施工进程中,我们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职能职责,减少对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理段中铁五局的工程人员介绍。秉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生态工程的要求,滇中引水工程让这雪域高原奔腾而下的圣水,成为沿线地区“雪中送炭”的生命补给。
解云岭万物之渴
“还在前期路线规划的时候,沿途碰到几个老乡,问我们干什么,我们说是帮着引水。当时,我从他们眼里看到的是期待。”滇中引水建管局一位工作人员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大理州挖色镇,土地因少雨略显“干涩”,刚种植下的农作物,围着一片不大的小水塘,这就是邻近几十亩土地的唯一水源。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由于洱海保护,沿线农田无法直接取水浇灌,要由几十公里外的河道水源补给,由于径流减少,大大制约着这个邻近大理城区的小镇的生产和生活。
“滇中引水工程是关乎滇中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容量的关键性工程。”规划之初,就有专家做出这样的判断。在现场调研检查滇中引水工程时,和良辉副省长也强调,滇中引水工程关乎滇中城市群未来潜力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效果,是云南的世纪工程。 楚雄工业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已现雏形,根据《楚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改(2018-2035)》,到2030年,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将超过3300亿元,是2017年投产之初的10倍,这其中,滇中引水工程的引用水源,将是支撑园区发展的最大底气。作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支撑,像楚雄工业园区这样受益的工业用水板块不在少数,根据滇中引水工程可研规划,项目建成输水后,可创造直接就业机会约340万个,可创造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左右,可拉动创造工业增加值5000多亿元,成为“滇中崛起”的最有力支撑。 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根据规划,2030年滇中引水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将达到27.04亿立方米,2040年将达到34.03亿立方米,引自雪域高原的圣洁之水,润泽着3.6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将使云岭大地更加生机盎然。
惠滇中千万之民
沿线惠及人口1112万,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所承载的,是云南近1/4人口的生存渴望。“还记得大理段开工那天,好多百姓都围着看。”大理Ⅱ段1标项目部一位工程师回忆说。 为“惠滇中千万之民”而建的滇中引水工程,也让沿线居民对工程建设本身有了更多期待和理解。“工程建设是复杂的,涉及沿线征地搬迁等多个问题,也正是由于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这是在一线工地上,参建单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楚雄州南华县,2010年曾因干旱面临上千人被迫搬迁的境况,“由于常年缺水,几年前我们就把所有的土地都改种成一些耐旱的作物了。”南华县陈官冲村民周玉福指着远处的一片平缓田地说,去年县上过来宣传滇中引水工程,今后他们这里也将用上金沙江引来的水,“有水后,我们又可以种更高产的粮食,再也不用浪费土地了。” 离开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项目周边几个正在维护进场道路的村民,他们用略显腼腆但却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这是惠及百姓的一件好事,作为驻地村民,他们要尽自己所能维护好入场的道路,让工程建设得更顺畅。
中国梦云南篇章“水故事”在路上
蓝图初现,作为云南水网建设骨干工程的滇中引水工程,正用逐渐呈现的工程脉络和水安全保障网络滋润云岭大地的未来憧憬,书写着云南新时代的“水故事”。 2019年1月,作为省委、省政府审议批准设立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公司正在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打造创新型投融资平台等目标快步推进,如何发挥市场化主体作用,做好云南“水文章”,也是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滇中引水工程对云南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水源调配工程,其覆盖面积之广、经由地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让工程融入云南水利大格局势在必行。”2019年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这样建议。
事实上,这也是滇中引水建设之初业内对工程提出的“期盼”。既要发挥社会效益,又要发挥经济效益,做“活”优质水源文章,是摆在每一位滇中引水人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滇中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上,水规总院专家在对工程建设所提要求中,如何运用好所引的优质水资源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其关注的重点部分。 目前,云南已经举起“水网”建设大旗,这是从长远上解决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治本之策。云南“水网”建设正以滇中引水工程为骨干,以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为依托,干支并用、以干强支,打造供水安全保障升级版。形成“一轴一带五片”的水网构架,实现“河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立体、综合型、多功能的供水安全保障网。 在2019年11月举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李鹏程司长表示,滇中引水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又一国家性水资源战略调配性工程,要充分发挥国家、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的责任,利用空间调配增强云南“水网”的社会价值,做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水文章”实践。 在2019年12月举行的滇中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上,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指出,将通过二期工程细化滇中引水工程供水范围和配水节点,用好用准工程外调水量,以充分发挥工程的供水效益。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二期工程将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不久的将来,引自雪域高原的清洁水源,也将通过对滇中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补给滋润,书写出新的“水故事”。 |
Copyright © 主办单位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滇ICP备19004425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70 ![]()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196号附1号 办公电话:0871-65210000 0871-6521000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