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整版报道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推进情况《攻坚克难齐冲刺 决战决胜香炉山》
来源: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2024-12-17 11:18:00
2024年12月,滇中引水控制性工程、拥有横断山脉地质博览馆之称的香炉山隧洞取得重大建设进展: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起点首段9.09公里全面贯通,香炉山“云岭号”TBM掘进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而历经重大突泥涌水灾害、叠加多重不良地质影响,历时6年边开挖边治理、一步步谨慎前行的香炉山4号支洞也将于近期掘进至主洞。 12月17日,《云南日报》整版报道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推进情况《攻坚克难齐冲刺 决战决胜香炉山》,以下为报道全文。 攻坚克难齐冲刺 决战决胜香炉山 滇中引水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达1100多万人,是“中国梦”云南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被水利部明确为全国“十大标志性水利工程”之首。 12月16日,这一惠及云岭大地千万人口的超级工程传来喜讯:香炉山隧洞起点首段9.09公里已全部贯通;历经重大突泥涌水灾害,叠加多重不良地质影响,历时6年边开挖边治理、一步步谨慎前行,香炉山4号支洞也将于本月内掘进至主洞。这标志着滇中引水最大的“拦路虎”、拥有横断山脉地质博览馆之称的香炉山隧洞取得重大建设进展。 滇中引水工程跨越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四大水系,穿越横断山脉,干渠长664公里,其中隧洞612公里,占比超九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滇中引水工程具备了隧洞输水世界最长、地质条件世界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等世界之最。
破题 科学谋划 高效组织 位于青藏高原东麓,滇中引水工程穿越深大断裂43条,横穿具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滇西北横断山脉、软岩大变形极其严重的“滇中红层”等构造单元,具有引水规模大、隧洞线路长、穿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等特点。 而位于滇中引水工程首部、全长63.1公里的香炉山隧洞则无疑是滇中引水工程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几乎囊括地下施工所有地质难题。工程建设面临岩溶地下水、活动断裂、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重大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面临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应对地震防护难、岩爆危害处理难、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难、地热危害综合治理难、TBM制造工艺难等世界级技术难题,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征程浩荡,战鼓催征。在这个沿线四类、五类围岩占比达92%以上,地质复杂破碎,结构错综凌乱,陷阱密布的“地下迷宫”里,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和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中铁十四局、中国水电十四局、中铁隧道局等参建各方,勠力同心,以拼的姿态、抢的状态、实的常态,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咬定目标,砥砺奋进。 主动作为,全面提升香炉山隧洞建管效率。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滇中引水建管局于7月组建香炉山隧洞建设推进专班,派驻精干技术力量驻守一线解决问题、指导施工,并定期开展调度考核。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压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高效解决各方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香炉山隧洞建设推进指挥部,指定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常驻香炉山隧洞建设一线,专职组织香炉山隧洞建设推进。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香炉山隧洞目标管理。根据水利部批复的工期保障措施工期节点要求,结合香炉山隧洞建设的实际情况,按月制定香炉山隧洞施工计划并考核,专班驻点人员组织参建单位将工作计划按工作面分解细化到日,每日对各工作面施工资源投入、施工组织安排、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督促整改落实;每旬召开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会,总结本旬进度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提出纠偏措施,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目标节点顺利完成。 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有效督导抓落实。聚焦加快香炉山隧洞建设推进的主要矛盾,深入建设一线,逐一分析研判各施工作业面存在的主要矛盾,通过召开香炉山隧洞建设推进专班调度会议进行会诊,制定需要在年底前解决的77项工作任务清单,现场督导抓落实。 多措并举,高效解决香炉山隧洞建设技术难题。积极拓展思维,聚焦持续提升两台TBM掘进效率这个关键问题,广泛借鉴国内各行业的成功经验,用勇于试错、敢于担当的态度采取措施处置隧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驻一线,靠前指挥联合发力。省滇中引水建管局把决策会议开在现场,提供掌子面“保姆式”技术服务,督促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直插掌子面值守,坚决做到施工问题现场发现、现场研究、现场解决。 从工作专班到建设推进指挥部,省滇中引水建管局高位统筹、靠前指挥。局领导、处室负责人现场蹲守,坚持“四个一线”工作法,做好协调服务夯实后方保障,助力香炉山攻坚步步推进。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驾护航,香炉山隧洞月均掘进效率由2023年的每月322米逐步提高至今年每月475米,提效45.7%。特别是今年11月,香炉山隧洞完成掘进552.2米,环比增长29.1%,较7至10月平均掘进效率提高19.5%。“弘毅号”TBM穿越凝灰岩地层超前注浆加固时长从20天缩短至4天,“云岭号”TBM穿越“鹤庆—洱源”断裂单循环施作时长从54天缩短至39天。今年3月水利部批复的工期保障措施推进落实迅速,32、34竖井已累计完成地面注浆钻孔7.8公里、注浆5.2公里,新增的6号支洞掘进462米。
克难 创新引领 科技赋能 塌方、变形、突泥、涌水不计其数,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时刻发生。自2018年10月开工以来,香炉山隧洞穿活动断裂、高外水压力、软岩破碎带等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设计施工难题充分显现。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和“硬骨头”,想要打好香炉山攻坚战,先进技术、科学方案至关重要。省滇中引水建管局统筹各单位持续增强攻坚力量,加强技术支撑、指导现场施工;提炼成熟的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方案,对现场施工技术方案优化、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保障技术支撑。现场实操培训,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2023年9月,香炉山隧洞特殊不良地质洞段地面预注浆(陈湘生、李术才院士担任顾问,中国水电十四局牵头)、TBM改造改进(杜彦良、何川院士担任顾问,中铁隧道局牵头)和软岩大变形治理措施(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3个研究小组成立。自成立以来,院士专家多次对香炉山隧洞特殊不良地质洞段地面预注浆材料、工法、参数等进行研究深化;不断研究推进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TBM的优化改造升级,提高设备适应性;不断研究软岩大变形治理措施、优化支护方案,有力推进了香炉山隧洞施工中遇到的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高外水压力、高地应力等诸多难题的解决,取得了TBM设备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动起来”的明显成效,并向“快起来”继续努力。 几年来,聚焦香炉山地下水处理难问题,各相关单位强化技术攻关,在综合地质预报、新型灌浆材料研发、治水新理念等方面形成系列技术体系,基本破解了涌水突泥治理难题。提出“地面预注浆与洞内超前灌浆相结合”“地面降水和地下可控排水相结合”“以堵为主、排堵结合”的治水“三个相结合”原则。以工程安全为目标,坚持地质—物探结合、预报—预警结合、预报—处置结合,提供地质—物探—预警—处置全链条技术保障。针对高压、大流量涌水快速封堵难题,研发了新型高效堵水灌浆材料(CIS);针对香炉山隧洞碎粉岩地层突泥涌水灾害治理难题,研发了高渗型系列灌浆材料;针对碎粉岩地层灌浆治理难题,开展了重复劈裂灌浆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了重复劈裂灌浆关键控制参数与方法。 为加快香炉山隧洞工程建设及涌水突泥治理,引进了煤炭行业竖井和地面定向钻预注浆等技术。引进煤炭行业地面定向长距离探注一体技术,提前处理富水断层破碎带;引入煤炭行业地面S型超深预注浆技术及成套机械化正井法建井技术,通过设置千米级超深竖井,解决施工通道布置难题。在水利行业首次大规模引进了煤矿行业的地面钻探灌一体注浆技术,为水利行业处置类似地质风险开辟了新途径。 自滇中引水工程科技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申报科技成果超过200项,获得授权(发表)的科技成果达156项,涵盖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灾害防控等多个领域。依托香炉山隧洞建设的重大科技项目,目前已有多项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水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成果达到应用推广水平,引领引调水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了水利行业相关技术进步。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更为我国同类型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技术支撑。未来,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及后续运维管理贡献更多科技力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攻坚 勠力同心 屡创佳绩 隆冬的香炉山隧洞施工现场,寒冷刺骨的天气里,各类机械紧张作业,处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在省滇中引水建管局科学统筹指导下,参建单位锚定目标不动摇,众志成城一盘棋,全力以赴抓落实、赶进度、稳推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拼搏,攻坚克难全力冲刺,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连日来香炉山建设一线捷报频传—— 12月16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1-1号支洞和1号主洞贯通,标志着起点首段9.09公里全部贯通; 12月13日,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隧洞出口区间“云岭号”TBM掘进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项目工程建设进入稳步推进新阶段; 连日来,由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香炉山隧洞4号支洞建设持续提速,本月底即将与主洞贯通; …… 击水三千里,努力争上游。在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上甘岭”的建设征程中,各参建单位砥砺昂扬斗志,纵深推进滇中引水攻坚战。 面对几乎囊括地下施工所有的地质难题,中铁十四局、中国水电十四局、中铁隧道局等央企施工团队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加强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开挖工法及支护参数、增打锁脚锚管等方式,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2月16日,滇中引水丽江段1标项目上彩旗飘扬,掌子面上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欢呼雀跃,庆祝工程节点的重大突破。 香炉山隧洞全长63.1公里,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第二长的隧洞,中铁十四局承建其中13.4公里,被称为滇中引水工程“千里引水第一标”。自2019年进场以来,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多次遭遇突泥涌水、塌腔及溜塌等施工难题,面对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在数百米的地下,全体参战人员勇于挑战各种“极限”,用实际行动和优良的战绩,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铁道兵精神。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地理环境所带来的运输困难,创新性地对洞渣采用上行皮带机外运,初拌混凝土采用下行皮带机输送至底部拌和机二次搅拌,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通过采用超前灌浆进行堵水,同步加固围岩,为隧洞开挖赢得了“黄金时间”;采用方钢支护并优化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支护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全面提高施工效率;这三种工艺工法也因具有普遍适应性,在全线多个标段推广应用。 “今天,香炉山隧洞起点首段9.09公里全部贯通,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更加斗志昂扬。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做好下一阶段的施工,以高品质工程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负责人陈相锋说。 在丽江段2标香炉山4号支洞施工现场,轰鸣声响彻隧洞,耀眼的照明灯打在掌子面上。“每往前一米,下降50公分,行进50米,就会有25米的高差,差不多八九层楼的高度,整个支洞1132米,走完一遍等于爬了150层楼。” 在项目总工程师李世民的生动描述中,记者了解到,就是这27.1度的倾角,让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2标4号支洞成了滇中引水全线“最陡斜井”。 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滇中引水丽江段的香炉山3号、3-1号、4号、5号共4条支洞,为国内引水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斜井施工项目。其中全长1432米的3-1号支洞为滇中引水全线“最长斜井”;坡度达27.1度的4号支洞为滇中引水全线“最陡斜井”。整个工程要跨越多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几乎囊括了地下施工所有的地质难题和风险。自2018年11月开工以来,香炉山4号支洞仅塌方、变形、突泥、涌水就高达20多次,影响进尺380米,耽误工期245天。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中国水电十四局举全局之力推动项目建设,以百倍的决心、信心,保安全、重质量、抢进度,打赢“香炉山隧洞攻坚战”。在全体建设者的合力攻坚下,4号支洞即将迎接胜利曙光。 连日来,在大理I段3标,“云岭号”TBM有序推进,极大地鼓舞着中铁隧道局的建设者们。 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香炉山隧洞出口区间全长26.542公里,区间主要采用一台开挖直径为9.83米的“云岭号”TBM进行施工,是典型的超大、超长、超难工程。自2023年5月以来,项目“云岭号”TBM在隧洞约4840米处,遭遇极端不良地质阻挡,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的极严重软岩大变形。受二者叠加影响,TBM施工时如同“在豆腐渣里打洞”。困难当前不退缩,项目全体建设者与滇中引水专家委员会院士专家及建设各方工作专班,强化合作广泛凝聚集体智慧,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四新体系,从现场支护反复严重变形的施工循环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研发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互补偿的隧洞支护技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掘进施工支护方案。在多种技术手段协同配合下,“云岭号”TBM于2024年3月28日成功脱困,并最终实现了复推掘进。截至12月13日,“云岭号”TBM胜利实现掘进5000米里程的节点突破。目前,项目团队对香炉山隧洞出口的极端地质难题已有相对全面的应对方案,工程施工进度正稳步向前推进。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团结带领参建各方恪守“科学管理、系统管理、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确保进度、确保廉洁”工作要求,以建设“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五大工程为目标,用汗水浇筑梦想,用智慧创造奇迹,全力以赴推进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奋勇掘进,再创佳绩。 |
Copyright © 主办单位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滇ICP备19004425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70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90号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196号附1号 办公电话:0871-65210000 0871-65210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