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华:用心抒写自己心中的滇中引水工程

来源: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2020-07-31 09:21:00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对于滇中引水工程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来说,虽然远离家人、远离城市便利生活,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正以饱满的干劲与热情,努力着、拼搏着。对他们而言,滇中引水工程在心中、在脚下、在手里、在辛勤的汗水中……正是有了他们朝朝暮暮地用心付出,雪域高原的圣洁之水造福滇中人民的美好蓝图才指日可待。滇中引水工程昆明2标松林隧洞出口综合班班长王仕华,正是在平凡岗位上用心抒写非凡的滇中引水工程的一名建设者。

 

无悔的“螺钉”

王仕华1964年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个小山村,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过伍也当过村长,2018年来到云南,加入了中铁一局五公司这个大家庭,先后参加过云贵高速、寻甸高速、大临铁路等项目。

当疫情突袭而来,经济社会生活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为对冲疫情影响,作为云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号工程”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必须尽快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急需一批现场作业人员。接到公司通知后,王仕华二话没说,背上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来到了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施工2标项目部,担任松林隧洞出口综合班班长,成为了项目部里大家亲切称呼的“老王”。

 

“过年时候因为之前工地工期紧,没来得及回趟四川老家,本打算年后回家看看,但是领导说滇中引水这边需要人,那可一刻都不能耽搁!”

闻令而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正是这些无怨无悔扎根在一线的“螺钉”,汇聚起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的磅礴力量!

老王的“日常”

烈日炎炎,位于昆明市富民县大营镇松林村的松林隧洞出口工地上,一派紧张有序的繁忙景象,老王正带着综合班人员清理从洞口到掌子面路面的虚渣,他一边卖力扬起铁锹,一边指挥工友们有条不紊的装车,紧接着和大家一块把洞内材料分类堆码整齐。还来不及稍坐片刻,老王向工友们交代,“洞子里还有点活没干完,你们先去,我随后就来”。望着工友们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洞子口,他扭头说道,“咱们综合班目前就只有6个人,每天早上7点先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分配,然后大家分头干活。还建了个工作群,方便及时沟通。虽然我们人不多,综合班的活脏、累、杂,但是大家铆足了劲,心往一处使,为的就是给人留下整洁、卫生的好印象,绝不能丢了咱们工地的脸面!”

 

隧洞综合班工作杂而繁琐,看似最不起眼,除了做好清洁和规范整理,还要配合进行隧洞除尘、施工,24小时轮班卸载工程所需的材料等。有时刚干完活,车辆一过,又得重新干一遍,哪里需要,只要喊一声“老王,把这里处理一下”,他二话不说,带领人员马上就去处理,早上干净的工作服,等到下班时,经常都是满身泥,有时候不仔细看,还认不出是他。“这些年在外面打工,我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虽然自己的工作很普通平常,技术含量不高,但干完有成就感,得到认可,感觉很充实”。在王仕华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松林隧洞出口真正达到了文明工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赢来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松林隧洞出口夏季隧洞内温度极高、通风不畅,如果不合理解决,作业人员几乎无法展开施工。作业队负责人将隧洞通风、风带、排水管、中央排水沟等工序工作面保畅工作,交给了老王带领的综合班。从此,排积水、通风、泥浆处理成为老王和工友们每天的重点工作内容。为确保隧道内这一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不“卡壳”,他们白天干得热火朝天,每天下班后,不论多晚,还要再对隧道内通风设备情况进行一次细致的隐患排查,用他的话说,“如果不全面检查一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班长的“本色”

认识王仕华的人都知道,脸黑心红的他不仅工作经验丰富,而且为人爽快、责任心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每当遇到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他和他的工班总会被领导点将,屡屡首当其冲,次次斩关夺隘!

 

6、7月份是雷雨多发季节,工区所在地连降暴雨,隧洞内渗积水时有发生,多处出现险情隐患。王仕华主动请缨,接过抢险重任,在摸清隧道内基本情况后,分清轻重缓急,带领综合班人员24小时轮班坚守工地,疏通管道、抽排积水、清理泥浆杂物,直到排险任务完成,用丰富的经验和最大的努力缩短了其它工序作业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保证了隧洞正常施工。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多年的带班经验,也让王仕华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班长要管理好一个班组的不易,每个成员的思想状况如何、班组日常管理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怎样分派任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等问题,一刻不停地在他的大脑中盘旋、思量。他常把“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挂在嘴边,强烈的责任心和一股子拧劲儿,促使他尽力用慎密的考虑排除任何一点小小的疏忽,努力干好综合班的每一项工作。“咱是当过兵的人,要吃苦耐劳、踏踏实实,我和工友常说,既然认定了这份工作,不管钱挣多挣少,就应该把该干的工作干好。”

 

工作之余,老王也经常和工友们谈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仅将工友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还增强了工友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他笑着说道,“作为班长对工友要有亲切感,大家才愿意踏踏实实跟着咱干活!”

 

学习的“标兵”

“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有挑战的事,虽然年龄大点,但仍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水利工程对于项目部或者他个人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触,检查多、要求高,自然各类培训也多。滇中引水工程更是云南人民的世纪梦想,是云南的世纪工程。能参与这个项目,老王深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口袋里时刻不忘揣着小本本,稍有空闲,就围着技术员问这问那,连技术员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技术要领。工友们看到他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劝他:“这是技术员干的活,咱们就干一些综合班的杂活,再怎么折腾,也是白费劲!“学了东西,总能长点本事!多干一点、多学一点,不吃亏”。每当听到那些话,老王笑着说。别人干活一天累了,晚上回到工棚就想睡觉,可老王觉得不看书、不整理笔记,总觉得缺点什么。老王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活的“能手”

工地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枯燥的,隔县城远,交通不便,工作之余,工友们喜欢拉着王仕华聊天,听他讲当兵时候的那些事,大家围坐在一起,个个听的津津有味,你一言我一语,劳累之余又增添了许多快乐。

老王是个多面手,他看到生活区大家晾衣服不方便,就使用周边可利用的材料搭起了晾衣棚,大家都赞不绝口,一个劲夸赞他足智多谋。他还会理发,松林隧洞出口驻地离县城10多公里,工友出去一趟不方便,他主动提出帮工友们理发,在此之前大家还会就车顺道去县里剪发,自从知道他有这个手艺,也都不去了,只要工友们提起理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王。逐渐找他理发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调侃,“老王你可以发展副业了,以后理发的就按人头,十块钱一个”,“只要大家不嫌弃剪的不好,都可以来找我”。

 

晚上得空的时候,老王喜欢看看新闻联播,“现在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能参与滇中引水工程,打心眼儿里感到自豪,咱们很有信心把工作做好。”他笑着说道,眼神朴实而坚定。